虽说子宫内膜癌比较“手下留情”,但生病总是折磨人的,因此,我们还是要积极预防。
子宫内膜癌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
1.肥胖、糖尿病、高血压
研究显示,体重指数每增加5公斤/米,子宫内膜癌的患病风险会增加1.5倍;
糖尿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比正常人群高了72%;
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较正常人增加了1.8倍。
2.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前面提到了子宫内膜增生有癌变风险,是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因此需要及时就诊。
3.卵巢功能性肿瘤
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会分泌较高水平的雌激素,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5.月经来潮早、绝经晚
月经来潮越早、绝经越晚,子宫内膜接受雌激素作用的时间就越长,这可能会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6.从未生育、哺乳
未生育、哺乳的女性的排卵和月经周期数较分娩、哺乳的女性多,她们的子宫内膜的接受雌激素的刺激的时间更长。
7.家族肿瘤史
有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林奇综合征家族史。
针对这些高危因素,我们日常可以这样做:
1)保持正常的体重和腰围,控制血糖、血压,不要让它们“自由飞翔”。
2)《居民膳食指南积极监测和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肿瘤、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等疾病。
4)高危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避孕药,尽量使用雌孕激素联合的。孕激素可以一定程度减少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作用。
但避孕药可能会增加血栓、中风等风险,因此一定要先医生。
5)怀孕和母乳喂养。
6)不滥用雌激素。
7)定期体检,及时看医生。
如果出现异常的阴道出血,尤其是绝经后的再次出血,应及时赶去三甲医院的妇科看医生,首先排除子宫内膜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