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月经过后出现外阴瘙痒、灼痛的情况,可能是由于过敏反应导致的接触性皮炎,也有可能是霉菌感染引起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另外,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以及非特异性外阴炎等疾病也可引起上述症状。
一、接触性皮炎
如果患者对使用的卫生巾或者内裤发生过敏反应,在月经来潮时可能不会立即发病,而在月经过后出现局部皮肤发红、肿胀、瘙痒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小水疱,并伴有刺痛感。此时建议及时去除致敏因素,如更换质量较好的卫生巾和内裤,并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比如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
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1.病因: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是由念珠菌感染所造成,与不洁的生活习惯有关,也有可能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所致。
2.临床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白带异常增多,呈凝乳状或者是豆腐渣样,并且会伴有明显的外阴瘙痒及灼热感,而且经期过后也会发作。
3.治疗方法:可以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也可以采取冰硼散进行止痒,能够改善不适的症状。若效果不佳,则需要配合医生服用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三、其他情况
1.滴虫性阴道炎:通常是通过性生活传播,会导致阴道毛滴虫入侵而引起炎症反应,可表现为黄绿色泡沫状分泌物,并伴随臭味,同时还会出现外阴瘙痒及灼热感,从而引发该现象的发生。患者需遵医嘱采用甲硝唑栓剂置入阴道深处进行治疗,还可以口服甲硝唑片辅助治疗。
2.细菌性阴道病:通常与多个性伴侣等因素有关,会造成阴道内的菌群失调,使厌氧菌大量繁殖并产生脓性分泌物,还可伴有恶臭味,同时还会有外阴瘙痒及灼热感。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用乳膏涂抹患处,以缓解病情。
3.非特异性外阴炎:常发生在无产褥期妇女,由于大肠埃希菌为主要致病菌,会出现外阴水肿、充血、疼痛以及烧灼感,甚至会引起糜烂。对此应勤换内衣裤,并用温开水清洗外阴,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必要时可遵医嘱选用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涂擦。
除以上相对常见原因外,还有其他的可能性疾病,比如尿道炎、前庭大腺囊肿等也可能引起上述症状。建议此类人群到医院妇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再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