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劳病又名“虚损”,虚劳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虚虚弱证候的总称。其常是多种疾病失治误治和病后失去调理所致,原发性很少。临床以五脏虚证为主要表现,可分为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等。
虚劳的病因病机
“禀赋薄弱体质不强”
多种虚劳证侯的形成,都与禀赋薄弱,体质不强密切有关。
父母体虚,遗传缺陷,胎中失养,孕育不足及生后喂养失当,营养不良等因素,是造成禀赋薄弱,体质不强的主要原因,在体质不强的基础上,易于因虚劳致病,或因病致虚,日久不复而成为虚劳。
“烦劳过度损及五脏”
《景岳全书.虚损》对劳倦致病作了正确的论述,适当的劳作,为人们正常生活之必需,但烦劳过度则于人体有害,“不知自量,而务从勉强,则一应妄作妄为,皆能致损”。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暴饮暴食,营养不良,嗜欲偏食,饮酒过度等原因,都会损伤脾胃,使其消磨水谷,化生精微,长养气血的功能受到影响。
若脾胃长期受损,必致气血来源不足,内不能和调于五赃六腑,外不能洒陈于营卫经脉,而渐致虚劳。
“大病久病失于调理”
大病之后,邪气过盛,脏气损伤;或热病日久,耗血伤阴;或寒病日久,伤气损阳;或瘀血内结,新血不生;或因寒邪久留,耗伤正气;或因病后失于调理,正气亏损难复等,都会使精气耗伤,由虚致损,逐渐发展成为虚劳。
中医辨治虚劳
气虚虚劳
证见:面色萎黄,气短懒言,语声低微,体倦乏力,动则汗出,易感冒,腹胀,纳差,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脉虚大无力。
治法:补气。
血虚虚劳
证见:面色唇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心慌,形体消瘦,肌肤粗糙,月经量少或闭经。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养血。
阴虚虚劳
证见:两颧潮红,唇红口干,午后低热,手足烦热,失眠遗精,盗汗。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
阳虚虚劳
证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自汗,喜卧懒动,口淡吐清涎。舌质淡胖嫩,苔白润,脉沉细。
治法:补阳。
虚劳预防调摄
·起居养护:避风寒、适寒温,慎起居。保持情绪舒畅、稳定乐观。调节饮食,戒烟酒,忌吃辛辣厚味及生冷之品,不能过饥过饱,偏食偏饮。
·药补不如食补: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羊肉、生姜,加适量水煮至羊肉烂熟为止,加盐调味吃肉饮汤,适用于血虚虚劳;人参炖乌鸡,人参、乌鸡肉、生姜,放入炖盅内加水,隔水炖2小时,加盐调味服食,适用于气虚虚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