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生物制剂的应用
妊娠期与哺乳期患者
生物制剂作为妊娠期斑块状银屑病的三线治疗,对于病情严重或不稳定病例,为维持母婴健康,在患者充分知情同意下可考虑使用。目前已经在中国上市的生物制剂,除依奇珠单抗和古塞奇尤单抗尚没有数据外,其他药物美国FDA的妊娠期安全性评级均为B级。
儿童
国内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儿童银屑病的临床数据有限,除阿达木单抗和司库奇尤单抗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儿童银屑病外,其余生物制剂在儿童的应用主要参考美国或欧洲的推荐意见。
1.依那西普:2009年欧洲批准用于治疗6岁以上对传统系统治疗反应不佳的儿童重症斑块状银屑病。
2.阿达木单抗:2015年欧洲批准阿达木单抗作为4岁以上重症斑块状银屑病患儿的一线治疗。2020年阿达木单抗成为我国首获批用于治疗4~18岁儿童及青少年银屑病的生物制剂。
3.乌司奴单抗:2015年美国、2017年欧洲批准用于12岁以上对其他系统性治疗或光疗法反应不佳的青少年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且均于2020年批准扩大年龄限制为6岁以上儿童。
4.司库奇尤单抗:2020年欧洲、2021年美国批准用于治疗6岁及以上符合全身治疗和光疗指征的儿童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
5.依奇珠单抗:美国和欧洲均批准依奇珠单抗用于治疗6岁及以上儿童和青少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6.其他生物制剂:迄今国内外均未批准英夫利西单抗和古塞奇尤单抗用于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银屑病患者。
结核病患者
已有许多使用TNF,α抑制剂的患者发生结核感染或再激活的报道,尽管TNF,α抑制剂之外的其他生物制剂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再激活的风险很低,但仍建议对准备接受所有生物制剂治疗的银屑病患者均进行结核病筛查和评估。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禁用生物制剂。对于非活动性结核病和结核潜伏感染患者,应慎用生物制剂,如需要使用,则应在治疗前先给予预防性抗结核治疗。
HBV感染者
应重视生物制剂治疗后导致HBV再激活。将诱发HBV再激活风险发生率<1%、1%~10%和>10%分别界定为低、中和高风险,多数研究提示,各种生物制剂均处在中高风险水平,因此无论选择何种生物制剂,均应常规筛查血清HBV抗原抗体,必要时需检测血中HBV,DNA拷贝数。对于HBsAg阳性及仅HBcAb阳性者接受生物制剂治疗后应每1~3个月监测1次肝功能、HBV抗原抗体及HBV,DNA,以及时发现HBV再激活。一旦发现HBV再激活则按HBV活动性感染处理。
恶性肿瘤患者
生物制剂具有靶向免疫抑制作用,理论上有导致肿瘤进展的潜在可能,但目前的国内外研究均无明确证据表明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会增加恶性肿瘤发生、复发、转移的风险。恶性肿瘤并非生物制剂治疗的禁忌,但需进行肿瘤筛查及对已有肿瘤进行严密监测,充分评估患者的风险及获益,必要时联合肿瘤相关科室进行多学科共同诊治。
生物制剂与疫苗接种
银屑病患者在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同时接种灭活疫苗或重组疫苗不增加安全性方面的风险,但可能影响免疫效果。接种活疫苗理论上有造成病毒播散的风险,应十分慎重。对于接种活疫苗前后需要停用生物制剂的时间目前意见尚不一致,有专家建议在接种活疫苗前后都应停止使用生物制剂至少2~3个半衰期。也有专家提出接种活疫苗前需停用生物制剂4周或更长时间,具体时间视生物制剂的半衰期而定。目前我国接种的新冠病毒疫苗为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或重组蛋白疫苗,均不属于活疫苗,因此银屑病患者在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可同时接种新冠疫苗。
生物制剂与外科手术
目前生物制剂对围手术期的影响尚缺少大样本、确凿的研究数据。尽管有研究显示手术前停用或者继续使用TNF,α抑制剂并不影响包括感染在内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但生物制剂理论上确有可能影响伤口合及增加感染的风险,故建议根据手术风险的高低予以分类处理:①低风险手术:如消化道、泌尿道、呼吸道的内镜手术,牙科治疗,皮肤手术,乳腺活检或切除,眼部手术,整形手术或关节置换术等,不需要停药;②中高风险手术:如泌尿系统、胸部、腹部、头颈部及感染部位手术等,应根据不同生物制剂的半衰期术前停药10~80d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