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喜欢用神经病来骂人。事实上,神经症不是一种精神疾病,而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病通常指周围神经疾病,也称神经炎,是一种器质性疾病。根据病因不同,神经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无法找到确切的病因,而后者则与感染、中毒、基因缺陷、营养失调等有关。那么,神经病有哪些症状呢?
神经病的症状可分为刺激性症状和破坏性症状两种,其中前者较为常见。
1、刺激症状。
临床上,大多数神经病患者都会出现症状,具体表现为疼痛、麻木等,患者常出现头痛或头晕,夜间睡眠时更为明显。在疼痛的刺激下,患者很难维持正常的睡眠,容易出现疲倦、乏力的情况。这种疾病的病因非常复杂。部分患者发病前已服用异烟肼、长春新碱等药物。起病比较急,很快就会出现四肢麻木、疼痛等症状。病程较长者,会出现四肢无力。
2、破坏性症状。
神经病引起的破坏性症状包括肢体无力、瘫痪等,这也是比较严重的症状。随着病情加重,患者会出现眼球震颤、步态不稳、偏瘫、下肢瘫痪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陷入昏迷并失禁。由于四肢无法正常活动,患者身体的肌肉会变得无力,甚至萎缩。神经源性损伤可以通过肌电图检测,电测试显示退行性反应。
神经病又称神经炎,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病因较多,很多患者找不到确切的病因。临床上,神经病的症状分为两类:刺激性症状和破坏性症状。前者的特点是疼痛、麻木,后者的特点是无力、瘫痪。治疗这种疾病,首先要明确具体病因是什么,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对于没有明确病因的患者,应优先考虑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