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太乙堂专家梁对于脑萎缩的症状有着深入的理解,以下是对脑萎缩症状的全面解析:
一、脑萎缩的中医分类及症状
在中医看来,脑萎缩属于“痴呆”、“健忘”、“眩晕”、“痿证”、“震颤”等范畴,其病理机制属本虚标实,与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临床上,脑萎缩可分为以下五型:
1.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型
1.主要症状:头晕耳鸣,神疲倦怠,腰膝酸软,毛发焦枯,舌淡苔白,脉虚无力或沉细。
2.气血不足,脑髓失充型
1.主要症状:面色少华,倦怠流涎,失眠纳少,肢体麻木,表情呆滞,喜静恶动,短气懒言,舌淡苔薄,脉细缓。
3.阴虚火旺,脑髓消缩型
1.主要症状:急躁易怒,失眠多梦,颧红咽干,眩晕耳鸣,两目干涩,皮肤干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4.痰浊雍盛,蒙蔽脑窍型
1.主要症状:头重且晕,胸闷短气,倦怠嗜卧,肢体麻木或沉重,舌淡苔白腻,脉滑。
5.瘀血阻滞,脑失荣养型
1.主要症状:口唇紫暗,肢体麻木,善忘,口干欲饮,语言颠倒,或久病反复加重,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细或涩。
二、脑萎缩的临床表现
脑萎缩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大脑机能衰退和认知功能减退两大类,具体症状与脑萎缩发生的部位及程度有关:
1.全身症状
1.患者常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手足发麻,耳鸣耳聋,渐至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喃喃自语,答非所问。
2.躯体方面表现为老态龙钟,发白齿落,皮肤干燥,色素沉着,或偏瘫、癫痫,共济失调,震颤等。
2.记忆障碍
1.近事记忆缺损发生较早,如经常失落物品,遗忘已应诺的事等。随着病情发展,渐至记忆力完全丧失。
3.性格行为的改变
1.性格改变常为本病的早期症状,患者变得郁郁寡欢,不喜欢与人交往;或表现为没有理想、欲望、对子女亲人缺乏感情;或生活习惯刻板怪异,性格急躁,言语增多或啰嗦重复,多疑自私;或对自己的健康和安全特别关注,常因一些微小的不适而纠缠不清;或表现为谵忘或躁狂,并有幻想、幻视、幻听、失语、失认。
4.智能减退、痴呆
1.表现为理解、判断、计算能力等智力活动全面下降,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胜任工作及家务;渐至不能正确回答自己的姓名、年龄、进食不知饥饱,出门后不识归途。病至后期,终日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不别亲疏,大小便失禁,发言含糊,口齿不清,杂言无章,终至完全痴呆。
三、总结
脑萎缩的症状复杂多样,从轻微的头晕、失眠到严重的记忆丧失、智能减退和痴呆,均可能在不同阶段出现。因此,对于脑萎缩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南京太乙堂专家梁提醒,患者应积极防治影响血管健康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预防脑萎缩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