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烹饪美食的过程中,一些不经意的炒菜习惯,可能潜藏着致癌风险。南京太乙堂的戴春海院长提醒大家,以下四种炒菜方式需格外注意。
一、炒菜后不刷锅接着炒
很多人图方便,首道菜炒完,见锅貌似干净,就直接炒下一道。但实际上,看似洁净的锅表面,附着着油脂和食物残渣。当再次高温加热时,这些残留物质可能发生复杂反应,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长期如此,会增加患癌几率。所以,为了健康,每炒完一道菜,都要认真清洗锅具,杜绝潜在危害。
二、炒完菜马上就关油烟机
炒菜时会生成大量有害物质,油烟机是排除废气的得力帮手。可要是炒完菜立马关闭油烟机,厨房内会残留未排净的废气。这些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成分,长期吸入不利于健康。炒菜结束后,让油烟机持续运转3-5分钟,能确保有害气体完全排出,给厨房营造一个更清洁的环境。
三、油冒烟时才下锅
当油锅冒烟,此时油温常常已达200℃以上。在这样高的温度下才把菜下锅,不仅会产生大量致癌物,增加患癌风险,蔬菜中的众多营养素也会被严重破坏。合理的烹调,应将油温控制在150℃-180℃左右。比如,可将一根筷子插入油中,若周围迅速冒出许多小气泡,油温基本就合适了。
四、剩下油炸的油仍用来炒菜
不少人舍不得丢弃油炸过的油,还会用来高温炒菜或再次油炸。但油经过高温加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产物。当继续用这种油进行高温烹调时,致癌物产量会急剧上升。反复使用炸过的油,无疑是在给健康埋下隐患。建议油炸后的油尽量不再用于炒菜,可考虑用于凉拌菜等低温烹饪方式,且使用次数不宜过多。
了解这些炒菜方式的潜在危害,改变不良烹饪习惯,有助于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更好地守护自身健康,降低患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