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破裂出血在妇科病症中并不少见,太乙堂杜保国指出,当遭遇这种情况时,可从中医知识中探寻应对之策。
中医认为,女性的月经、孕育等生理活动与气血、脏腑、经络密切相关。黄体酮破裂出血,多与冲任失调、气血失和有关。冲任二脉起于胞中,与女性生殖功能紧密相连。当身体受到情志、饮食、劳累等因素影响时,冲任气血易出现紊乱,导致脉络受损,从而引发出血。
在出血初期,若出血量较少,可先采取中医的保守治疗与调理。首先是卧床休息,这在中医里是顾护正气的重要举措。休息能减少气血的消耗,让身体有更多的精力去修复受损脉络。同时,可配合饮食调理。像莲藕,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归心、脾、胃经,有清热凉血、止血散瘀的功效。可将莲藕洗净后榨汁饮用,或者与排骨一起煲汤,既能止血,又能补充营养,有助于身体恢复。
从情志调节角度而言,情绪对病情的发展影响显著。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会进一步扰乱气血运行,加重出血情况。中医强调“百病生于气”,此时患者应尽量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听舒缓的音乐、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让情绪平稳,有利于气血的调和,促进身体自愈。
若出血量较大,在采取西医急救措施的同时,中医也可介入后续调理。比如艾灸,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扶阳固脱的作用。可选取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进行艾灸。关元穴位于下腹部,是人体元气汇聚之处;气海穴能益气助阳;三阴交则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对女性生殖系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通过艾灸这些穴位,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帮助身体尽快恢复。
太乙堂杜保国提醒,黄体酮破裂出血后,患者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寒邪易凝滞气血,加重气血瘀滞,不利于病情恢复。在日常生活中,还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从多方面入手,促进身体康复,预防再次出血。
太乙堂杜保国出身于中医世家,四世祖承,八岁习医,十七岁行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多年,他博采众长,择善而从,取精用宏,融会贯通并自主创新各病种治疗体系。在胃肠、甲状腺、男妇科、内分泌、疼痛、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等相关疾病诊治上多有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