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气郁与结节的形成关系密切。气行不畅,郁滞于体内,久而久之就可能凝聚成结节。太乙堂戴春海依据中医经络学说,分享了两个有助于调理气郁型结节的穴位,帮助人们通过简单的自我保健,促进身体气机通畅。
一个穴位是太冲穴。它位于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是肝经的原穴。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当肝气郁结时,全身气机都会受到影响。太冲穴就像身体里的“出气筒”,刺激此穴能起到疏肝理气、平肝熄风的作用。日常可用拇指指腹按压太冲穴,力度以稍有痛感为宜,每次按压3-5分钟,两侧交替进行。长期坚持按摩,有助于缓解因气郁导致的情绪不畅、胸胁胀痛等不适,对气郁型结节的调理也有积极
意。
第二个穴位是膻中穴。膻中穴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属于任脉。它是人体宗气聚会之处,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的功效。气郁时,胸中气机阻滞,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刺激膻中穴能有效调节气机。按摩时,可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轻轻按揉膻中穴,也可以用掌根在穴位处上下推擦,每次操作3-5分钟,以局部产生温热感为佳。经常按摩膻中穴,能够促进胸部气机的运行,改善气郁状态,对于气郁型结节的消散有辅助作用。
这两个穴位一上一下,相互配合,从肝经和任脉着手,调节全身气机。不过,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存在差异,穴位调理只是一种辅助保健方法。日常还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情绪舒畅,适当运动,多管齐下,才能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改善气郁型结节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