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胃溃疡近年来逐渐受到家长关注,这种原本被认为是成人高发的疾病,为何会出现在孩子身上?深入了解背后的成因,对守护孩子肠胃健康至关重要。幽门螺杆菌感染:潜藏在生活中的“小威胁”幽门螺杆菌是诱发小儿胃溃疡的常见因素。孩子的抵抗力相对较弱,一旦接触到被幽门螺杆菌污染的食物、餐具,就容易被感染。比如在家庭聚餐时,家长用自己的筷子给孩子夹菜,若家长本身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可能将细菌传染给孩子。感染后,幽门螺杆菌会在胃内持续破坏胃黏膜,使得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受损,胃酸直接刺激胃壁,久而久之,就可能引发胃溃疡。有些孩子感染后,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家长往往容易忽视,延误病情。
不良饮食习惯:伤害肠胃的“隐形杀手”孩子挑食、偏食的情况较为普遍,长期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或者偏爱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都在悄悄伤害着他们的肠胃。比如孩子喜欢吃的炸鸡、冰淇淋等,前者不易消化,后者会刺激胃黏膜,影响胃酸正常分泌。另外,很多孩子早餐吃得匆忙甚至不吃,午餐和晚餐又暴饮暴食,这种不规律的进食习惯,会打乱胃部的正常消化节奏,增加胃溃疡发生的风险。而且,现在一些孩子零食不离手,正餐时间却没有胃口,长期如此,胃黏膜得不到正常的营养滋养,也更容易受损。
药物副作用:不容忽视的潜在因素当孩子生病时,某些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能对肠胃造成损伤。比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常用于缓解孩子的发热、疼痛症状,但这类药物会抑制胃黏膜中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其合成减少后,胃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胃酸更容易侵蚀胃壁,进而引发胃溃疡。此外,孩子在服用抗生素时,如果用药剂量不当或用药时间过长,也可能破坏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平衡,影响肠胃的正常功能,增加胃溃疡出现的几率。
精神压力:影响肠胃健康的“无形推手”别以为孩子就没有压力,在学业负担、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他们也会承受不小的精神压力。比如临近考试,孩子担心成绩不理想;家庭氛围紧张,父母经常争吵等,都可能让孩子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情绪中。而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导致胃酸分泌失调,胃的蠕动功能紊乱。在这种状态下,胃黏膜更容易受到损伤,为胃溃疡的发生埋下隐患。有些孩子可能会在压力大时出现胃痛、胃胀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关注并帮助孩子缓解压力。
小儿胃溃疡的形成并非偶然,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威胁着孩子的肠胃健康。家长们了解这些原因后,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多加留意,从多方面呵护孩子的肠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