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对于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而言,除了日常正餐,一些精心搭配的小食,也能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辅助调理脾胃。
山楂麦芽饮便是不错的选择。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能消食化积;
麦甘平,归脾、胃经,擅长行气消食。将山楂干与麦芽按1:1的比例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小火煮15-20分钟,代茶饮用。酸甜的口感不仅能开胃,还能帮助缓解因饮食积滞导致的胃脘胀满、嗳气等不适。不过胃酸过多的患者要适量饮用,以免加重症状。
山药茯苓糕也值得一试。山药健脾益胃,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将山药去皮蒸熟捣成泥,茯苓研磨成粉,按3:1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糯米粉、白糖和清水,揉成面团,放入模具压制成形,上锅蒸20分钟左右。这款糕点口感软糯,既能作为日常小食,又能温和调养脾胃,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另外,姜枣糖块同样适合胃炎患者。生姜温中散寒、和胃止呕,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将生姜榨汁,与去核切碎的红枣、适量红糖一同放入锅中,小火熬煮至浓稠状,倒入模具冷却切块。每日食用1-2块,尤其在感觉胃部寒凉不适时食用,能温暖脾胃,缓解不适。
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在选择小食时,应根据自身症状和体质,选择温和、易消化且具有调理脾胃功效的食物。这些简单的小食搭配,能在日常生活中,为脾胃健康护航。
南京太乙堂梁世界院长师承中华医林杰出人物、《伤寒论新解》开创者吕长善,吕氏中医学术传承人,具有多年中医临床实践经验。在“江苏中医”、“世.界卫生”、“河北中医”、“重庆实用中医药杂志”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过论文多篇,其中“升降散临床应用举偶”一文获得全.国论文一等奖!连续三年被“中国医师杂志”评为杰出中医师。治病注重整体观念,参合地域人群体质成因,强调辨证施治,凭着对药物的深入理解和多年丰富临床经验积累,在治疗肿瘤等各种疑难病领域均有较好的疗效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