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常受脾胃虚弱困扰,而合理选择食材,能在日常饮食中助力脾胃调养。中医强调“药食同源”,一些常见食材就具有良好的健脾养胃功效。
山药: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是健脾养胃的佳品。其富含黏液蛋白、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能保护胃黏膜,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无论是蒸着吃,感受其软糯香甜;还是切成小块与小米同煮成粥,温润滋养脾胃;亦或是做成山药糊,细腻易消化,都能为脾胃虚弱的患者提供温和的滋养,缓解胃脘不适。
小米:小米性凉味甘咸,有和中益肾、除热解毒的作用,历来被视为养胃“黄金谷物”。它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煮成粥后,表面会浮起一层细腻的米油,这层米油能保护胃黏膜,促进消化。晨起一碗温热的小米粥,不仅容易被人体吸收,还能为一天的脾胃功能运转打下基础。
南瓜: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含有丰富的果胶,就像给胃黏膜穿上了一层保护膜,能减少粗糙食物对胃的刺激。南瓜既可蒸熟直接食用,香甜软糯;也能与大米一起熬煮成南瓜粥,或是做成南瓜发糕,松软可口。经常食用,有助于改善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隐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红枣: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对脾胃虚弱者十分友好。其富含铁、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能促进气血生成,增强脾胃功能。无论是将红枣洗净直接食用,还是与桂圆、枸杞搭配煮成养生茶;亦或是加入糯米粉制成枣泥糕,都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滋养脾胃,让脾胃更有“活力”。
茯苓: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它常被用于调理脾胃虚弱、水湿内停导致的腹胀、便溏等症状。可将茯苓研磨成粉,与面粉混合制成茯苓饼;也能与山药、芡实等搭配煮粥,帮助脾胃运化水湿,恢复脾胃正常功能。
以上五种食材,简单易寻、吃法多样,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根据自身喜好,将它们融入日常饮食,循序渐进地调养脾胃。
南京太乙堂梁世界院长师承中华医林杰出人物、《伤寒论新解》开创者吕长善,吕氏中医学术传承人,具有多年中医临床实践经验。在“江苏中医”、“世.界卫生”、“河北中医”、“重庆实用中医药杂志”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过论文多篇,其中“升降散临床应用举偶”一文获得全.国论文一等奖!连续三年被“中国医师杂志”评为杰出中医师。治病注重整体观念,参合地域人群体质成因,强调辨证施治,凭着对药物的深入理解和多年丰富临床经验积累,在治疗肿瘤等各种疑难病领域均有较好的疗效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