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因忙碌或个人习惯,喝水量总是不足。殊不知,饮水不足与肾脏健康息息相关。太乙堂杜保国主任在临床中发现,许多肾功能异常的患者,都存在喝水过少的问题。从中医理论角度来看,水液代谢与肾功能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水液代谢,肾脏是核心枢纽
中医认为,人体的水液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肺、脾、肾等多个脏腑,而肾脏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杜保国主任解释道:“肾主水,就像人体的‘水利枢纽’,负责调节水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正常情况下,肾脏通过气化功能,将水液中的有用成分重新吸收,转化为人体所需的津液,滋养全身;将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转化为尿液排出体外。充足的饮水,能为肾脏正常行使功能提供物质基础。
饮水不足,肾脏负担加重
当喝水量过少时,进入人体的水分不足,肾脏为了维持体内的水液平衡,不得不加强对尿液的重吸收。杜保国主任指出,长期如此,肾脏的工作量增加,就像机器长时间超负荷运转,容易出现“故障”。同时,由于尿液生成减少,原本应该随尿液排出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等,会在体内积聚,这些物质浓度升高,不仅容易形成结石,还会对肾脏组织造成损害。
津液亏虚,肾脏失于濡养
中医讲“津能载气”,水液进入人体后,经过脏腑的气化作用,可转化为津液。津液不仅能滋养身体,还能携带气运行全身。喝水少会导致津液生成不足,肾脏失去津液的濡养,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杜保国主任在诊疗中常遇到因饮水不足导致的口干舌燥、小便短赤等津液亏虚症状的患者,他强调,若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肾脏功能会逐渐下降,出现腰膝酸软、乏力等表现。
水液停滞,引发肾脏病变
喝水过少还可能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无法正常代谢。中医认为,水液停滞会形成痰湿等病理产物,这些物质会阻碍气血运行,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杜保国主任提醒,水液代谢失常,不仅会增加肾脏负担,还可能引发水肿、淋证等肾脏相关疾病。因此,充足的饮水量,维持水液代谢正常,对肾脏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