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发生骨转移风险还是很高的,约有50%的可能性,常见的骨转移以脊椎骨、骨盆、肋骨、肩胛骨、胸骨多见,骨转移是远处转移,TNM分期为Ⅳ期、晚期。这种情形下的治疗效果可能性真的不大,不论我们心里如何渴望健康、事实却不以我们意志而改变。面对如此不利的病情,我们唯有科学的抗癌态度,把乳腺癌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来管理、治疗,也就是说“带瘤生存”,这也可能是对付乳腺癌好的方式。
骨转移的初症状几乎没有或很轻微。随着骨肿瘤的增多,会对骨膜产生肿胀刺激,引起疼痛。骨外转移瘤的扩大和发展也会压迫周围组织和神经,产生相应的疼痛。严重的病例还会引起病理性骨折,如果人体的主要承重骨,则更是雪上加霜。
简单、直接的检查是全身骨核素扫描,药物在骨骼是否有浓聚?如果提示有转移,进一步做CT、或磁共振。影像学表现一般迟于核素扫描3-6月,所以当影像学没有发现时,也不能排除,需要复查,毕竟核素扫描已提示转移的可能。核素扫描发现骨转移的阳性率可以达到80%以上,有一定的假阳性,所以要影像学确诊。
当发生骨转移时,碱性磷酸酶是有可能升高的,但是它没有特异性、升高也没有正相性相关。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R、PR、Her-2、Ki-67都是些什么情况?这些结果反应乳腺癌的一些生物学特性,与预后有关,也与治疗有关。
手术切除原发灶对于晚期乳腺癌的意义不大,也存在许多争议,以全身性治疗为主。除了骨转移外是否存在脏器转移?有脏器转移者一般先采取化疗的办法,有联合化疗、或单药化疗,具体情况需要综合考虑。
如果没有脏器负荷、压力,单是骨转移情况,ER、和/或PR者,内分泌治疗,两者都是阳性有效率达80%,PR阳性有效率40-50%,ER阳性有效率20-30%,内分泌治疗不和化疗同时进行。如果Her-2阳性就需要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治疗,可以与内分泌联合应用,也可和化疗联合应用。目前一些乳腺癌“双靶治疗”,比如拉帕替尼+曲妥珠单抗,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还有“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如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静脉治疗,目前证实2年的治疗是安全的。也有用地诺单抗的,这些不是直接针对抗肿瘤治疗,是抑制肿瘤破坏骨,延缓病情的。如果存在一些骨痛、潜在有骨折可能会影响到人体支架的情况,就要考虑放疗、或者手术了。
癌症病人每出现一个新的症状,时间较长、大于两周不缓解,我们都应该警惕起来,检查后确定、或排除,也是一个早发现、早治疗。晚期乳腺癌病情比较复杂,以生存时间、生活质量为首要的整体、综合考虑,不追求某项指标、某处病灶绝对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