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时刺痛、说话时隐痛,反复出现的口腔溃疡如同“小恶魔”,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明明涂抹了药膏、吃了消炎药,却还是时好时坏。在中医眼中,这背后的“罪魁祸首”,往往是“内热之扰”。
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平衡时,气血顺畅,脏腑功能正常。一旦体内阴阳失调,就容易产生内热。内热分为实热与虚热,二者都会扰动口腔内的气血运行,导致口腔溃疡频发。实热多因过食辛辣、油炸等燥热食物,或外感温热邪气,使脾胃积热上攻口腔;虚热则常见于阴虚体质人群,长期熬夜、情绪焦虑耗伤阴液,阴虚不能制阳,虚火内生,灼烧口腔黏膜。
受“内热之扰”引发的口腔溃疡,症状表现各有不同。实热型溃疡颜色鲜红,面积较大,疼痛剧烈,还常伴有口臭、便秘、小便黄赤等症状;虚热型溃疡则颜色淡红,面积较小,疼痛相对较轻,但容易反复发作,同时可能出现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失眠多梦等表现。
针对“内热之扰”,中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调理办法。中药调理上,实热者常用清热解毒、通腑泄热的药材,比如黄连能清胃泻火,大黄可泻下通便,引热下行;虚热者则选用滋阴降火之品,像生地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知母可滋阴润燥、清退虚热。饮食方面,实热体质者可适当多吃绿豆、苦瓜等清热食物,虚热体质者宜食用百合、银耳等滋阴食材,同时都要避免食用辛辣、温热食物,以免加重内热。此外,中医还强调情志调节和生活作息的重要性,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规律作息不熬夜,都有助于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减少内热产生,缓解口腔溃疡症状。
了解口腔溃疡与“内热之扰”的关联,能帮助我们从身体内部找到改善方法,减轻口腔溃疡带来的困扰,重拾健康口腔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