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拔智齿风险可控,但需综合评估个体健康状况。主要风险包括术后感染、干槽症、邻牙损伤、神经暂时性麻木及出血,多数可通过术前检查与规范操作规避。
年龄增长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拔牙后创口愈合速度减缓,细菌感染风险升高。术前需控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口腔卫生不良或存在牙周炎者需提前治疗。
智齿位置深、骨密度高时,血凝块脱落概率增加,表现为剧烈疼痛伴腐臭味。45岁以上患者骨质修复能力减弱,建议选择微创拔牙技术,术后避免吸烟及使用吸管,降低发生率。
智齿长期倾斜生长可能压迫邻牙牙根,拔除时易造成邻牙松动或隐裂。需通过全景片评估牙根交错情况,采用分牙术减少机械力传导。存在严重牙槽骨吸收者需同期进行骨增量保护。
下颌智齿靠近下牙槽神经,高龄患者神经再生能力减弱,可能出现数月唇部麻木。三维CT可精确定位神经管走向,经验丰富的医生会调整拔牙角度,避免直接牵拉神经。
血管弹性下降及潜在高血压问题可能延长止血时间。术前需检测凝血功能,控制血压在140/90mmHg以下,复杂拔牙后采用胶原蛋白海绵填塞,配合冷敷压迫止血。
建议术前完善血糖、血压监测及口腔全景片检查,选择上午时段手术以留足观察时间。术后24小时进食温凉流质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及热水浴。48小时内唾液带血丝属正常现象,若出现持续发热、剧烈疼痛或大量出血需立即复诊。45岁以上女性需注意骨质疏松筛查,必要时补充钙质促进骨愈合。恢复期可配合含氯己定漱口水维护口腔清洁,两周内避免使用患侧咀嚼硬物。
2025-06-26
2025-06-26
2025-06-26
2025-06-26
2025-06-26
2025-06-26
2025-06-26
2025-06-26
2025-06-26
202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