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黄色瘤是脂质代谢异常导致的局部皮肤病变,常见诱因包括高脂血症、糖尿病、遗传因素、胆汁淤积及药物影响。
血液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过高时,脂质沉积在真皮层形成黄色瘤。需通过降脂药物治疗,如阿托伐他汀、非诺贝特、依折麦布,同时限制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摄入。
胰岛素抵抗会干扰脂蛋白代谢,加速黄色瘤形成。控制血糖是关键,口服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或注射胰岛素,配合低GI饮食如燕麦、糙米。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因LDL受体缺陷,幼年即可出现睑黄瘤。需终身服用PCSK9抑制剂、胆酸螯合剂,严重者需行LDL血浆置换术。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者胆盐分泌不足,导致胆固醇沉积。治疗原发病同时使用熊去氧胆酸、考来烯胺,必要时进行肝移植手术。
雌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可能扰乱脂代谢。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替换为雷洛昔芬等选择性雌激素调节剂。
日常需保持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至每日25克以上。皮肤护理避免摩擦病变部位,选择无皂基洁面产品。定期监测血脂四项,眼部周围黄色瘤可考虑激光或冷冻治疗,但需预防复发。合并动脉硬化症状者需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
2024-06-09
2024-06-09
2024-06-09
2024-06-09
2024-06-09
2024-06-09
2024-06-09
2024-06-09
2024-06-09
2024-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