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太乙堂梁世界院长师承中华医林杰出人物、《伤寒论新解》开创者吕长善,吕氏中医学术传承人,具有多年中医临床实践经验。在“江苏中医”、“世.界卫生”、“河北中医”、“重庆实用中医药杂志”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过论文多篇,其中“升降散临床应用举偶”一文获得全.国论文一等奖!连续三年被“中国医师杂志”评为杰出中医师。治病注重整体观念,参合地域人群体质成因,强调辨证施治,凭着对药物的深入理解和多年丰富临床经验积累,在治疗肿瘤等各种疑难病领域均有较好的疗效建树。
梁院长认为,中医肿瘤治疗辨证论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重视纠正阴阳失衡,实现正气复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机体的正气不足密切相关,正气亏损,正不胜邪是癌症的发病基础,而癌发之后,癌损正气、正不敌邪是致使癌瘤扩散转移的重要因素。所以肿瘤辨证的核心是辨患者机体正气与邪气较量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辨证而治主要就是扶正培本,通过纠正阴阳偏胜偏衰、恢复人体脏腑阴阳平衡,来实现正气复原的目的,以此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激发患者自身的抗癌能力,确保攻癌治疗顺利进行,实现治疗的预期目标。
二是当证型发生变化时,治疗方法应做出相应调理。同一种肿瘤在不同的发病阶段,其临床证型也会产生变化。比如:肝癌早期的特征是以肝郁脾虚为主,中期会出现气滞血瘀之症状,晚期出现的特征可能是肝肾阴虚;放疗是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放疗产生的放射线属于热毒之邪,可使肝癌患者出现气虚、阴虚之象;而化疗产生的副作用可使导致肝癌患者脾胃运化失职,湿热内生蕴于肌肤;靶向治疗可能导致肝癌患者出现脾虚湿困、阴虚内热之象。再就是肝癌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后,其证型往往会由肝郁脾虚,演变为气虚亏虚等。所以同一种癌当其证型发生了变化时,治疗方法也要作出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