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药传承发展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南京太乙堂特邀中医专家杜保国主任,出身中医世家,十七岁行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多年,学贯中西,治学严谨,坚持以脉诊为中心、四诊合参进行辨证论治,尤其擅长内科疑难杂症、慢性病、顽固病证的治疗。治疗疑难杂病每每精审详辨,治病求本,对于脂肪肝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杜主任介绍,脂肪肝严格讲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现象,在中医治疗与用药时应首先分清不同病因,进行针对病因的治疗,将病因与现证同时纳入辨证,治疗与用药标本兼顾方可提高疗效。一、病毒性肝炎,特别是慢性乙型肝炎,是引起肝脏脂肪变性的重要原因。在治疗时应充分顾及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如坚持抗病毒治疗,调节免疫治疗等,使慢性肝炎恢复到理想的状态,脂肪肝即可因之而减轻。为此,临床用药往往涉及清热、祛湿、解毒、凉血、活血、滋肾、柔肝等治则,而不宜一味祛脂治疗,舍本顾末。
二、酒精性脂肪肝在我国发病率日趋增高,要劝告病人严格戒酒,在治疗时,亦可在辨证基础上,适当加入解酒护肝药物以提高肝脏解毒功能,如葛根、葛花、生甘草、黄芩、公英、枳椇子等,或有助益。
三、药物性肝损害亦常引发脂肪肝,发现后应立即停用损肝药物。临床证治应重用解毒药物,如生甘草、栀子、连翘、茯苓、大黄等,同时加入白术、败酱草、板蓝根、女贞子、枸杞子、丹参等护肝药。
四、过度肥胖者,脂肪肝发生率甚高,应嘱病人采取适当控制饮食及适量运动等不同措施来控制体重。可以认为肝内脂肪是体内脂肪的一部分,减轻体重即可使脂肪肝程度减轻。临床可适当选用一些缓泻的中药,如大黄、郁李仁、麻仁、核桃仁、生地等药,亦应加入山楂、决明子、全瓜蒌、荷叶、茵陈、泽泻等祛脂药。
五、糖尿病患者发生脂肪肝应积极控制糖尿病,应切实注意,某些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具有损肝作用,如天花粉等,应避免应用,以免对脂肪肝恢复不利。
六、脂肪肝常有ALT升高,特点是升高幅度一般不大,但使其降低较难,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治法与药物,在进行整体治疗的前提下,适当选用一些有护肝降酶的中药,往往能收良效。
七、重度脂肪肝或病程较长者,亦可引起肝纤维化,可适当加用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中药,如丹参、川芎、葛根、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当归、三七粉等,对于改善脂肪肝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