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立冬后,早晚温差变大,气温天气变化也大。此时人体新陈代谢缓慢,血管弹性差,气温的变化容易引起血管骤然收缩,出现血流不畅,血压不稳,进而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虽是瓜果飘香的丰收季节,但也是万物开始逐渐凋零的季节,伤感、忧虑的情绪难免油然而生,情绪波动起伏大,也很容易引发血压、心率的变化。所以,现在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一定要注意预防!今天范主任教您两招,养心防患!
01找准心脏保护神——内关
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凡心实者,则心中暴痛,虚则心烦,惕然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针灸甲乙经》中也提到:“心澹澹而善惊恐,心悲,内关主之。”这些“内关”指的就是内关穴,《黄帝内经》中提到“心为君主之官”,心是不能受到邪气侵袭的,那么就需要一个“护卫之官”替心脏受邪,这个“护卫之官”就是心包经。心包经位于心脏外周,主要作用就是“代心受过”。作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内关穴是通往心脏的重要穴位,也是守护心脏的重要门户。所以,内关穴是心脏的保健要穴,是心脏的保护伞。经常刺激按摩内关穴,能够预防心脑血管方面病症的发生,凡是跟脏腑相关的病症也可以通过内关穴来进行调节。
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中央向上2寸(同身寸3横指),腕横纹中间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找准内关穴的位置后,压紧内关至有微微发麻的感觉后突然松开。
从西医的角度来说,这样的作用称为远端缺血预适应,指通过肢体部位施加压力,让肢体局部接受短暂的缺血、缺氧后,对心脑等器官在随后发生的严重缺血事件中起到保护作用。
所以,通过这个方法常按内关穴是很有意义的,尤其是对于未病的早期预防,也就是尚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
02两味药,天然支架
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多由气无力使血滞于脉中所致,所以,补气益气、活血化淤很重要,尤其是中老年人。《本草经疏》记载:“丹参苦能泄,温能散,久服利人益气,专入血分,其功在于活血行血。”也就是说,丹参不仅可以行血活血,还能顺畅气机,可谓一举两得。而且,丹参能“泻”,是引血下行,而不是引血上行,减少了血冲头引发脑出血的危险。
另一味药是山楂,山楂可以降血压、将血脂,且《中参西录》记载山楂“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其性尤平和也”。在助消化的同时,可以行气化淤,和丹参一起预防调理心脑血管疾病,可谓是强强联合。
悄悄告诉你,个头越小,酸味越明显的山楂,更适合用来和丹参一起保护血管哦。那么这两味药应该怎样一起吃呢?
准备20g丹参,山楂200g,和少许冰糖、桂花糖;提前浸泡丹参8小时,沸水下锅煮15分钟,一次性加入山楂(可以提前去核),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状况加入冰糖或者桂花糖,继续半小时即可出锅,放凉后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