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血脂的患病人群逐渐年轻化,大家对高血脂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是影响血脂变化的重要指标。其中,总胆固醇又可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好胆固醇”,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帮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之为“坏胆固醇”,因为它是损害动脉内膜的主要危险因素。那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对人体有什么坏影响呢?
1、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
如果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升高,它携带的胆固醇便积存在动脉壁上,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阻塞相应血管。
2、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如果不及时处理动脉硬化,这些斑块会逐渐变大,引发动脉血管狭窄,造成心脏、脑部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当斑块生长到一定程度,动脉斑块会破裂或脱落,形成血栓,从而引发心肌梗塞或脑梗塞。
3、加重慢性疾病病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还会引发其他慢性疾病,并加重其病情。另外,有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者患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的几率远大于正常人。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的患者也来越多,那么,将其控制在多少范围之内才是相对安全呢?针对不同患者或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正常范围也有不同的要求,风险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需要控制得越低。具体数值如下:
1、正常人群: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可以控制在3.4mmol/L以下。
2、对于单纯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或具备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中的3项及以上,应控制在2.6mmol/L以下。
3、对于已经明确诊断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或既患高血压同时又有糖尿病者,应控制在1.8mmol/L以下。对于近期发生心绞痛、心梗、脑梗或者近两年安装支架患者,尽量控制在1.4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