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应五脏,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中医认为,肝属木,应于春季,春季万物生长、树木枝条伸展,与肝气的升发正好相对应。所以,春天养肝,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中医五行生克制化理论中,肝属木,脾胃属土,五行生克制化中,木能克土,因此当肝脏出现问题时,会直接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吸收。我们都知道,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一旦受损,就会直接影响人体气血的生成。气血不足的话,人体的免疫力就会低下,就容易患上各种疾病,真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在肝脏疾病的治疗方面,中医有一句名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意思是说:肝病的发展,病邪会侵犯脾脏,治疗应当先实脾气,使脾气旺而不受邪,从而阻断病邪的传变。
中医认为,握力作为人体的一种力量表现,其强弱与肝气的盛衰关系密切。筋脉是连接肌肉、骨骼和内脏的重要组织,中医讲“肝在体合筋”,肝的疏泄和藏血功能直接影响筋脉健康状态,握力的强大就依赖于筋脉的强健。
当肝气充足,气机流畅,让血液正常循环,筋脉得到肝血的充分濡养,握力强劲;反之,如果肝气不足,气机疏泄不畅,血液运行也会受到影响,导致握力减弱。这也是很多老年人因为肝气衰弱而出现手抖、握力下降的原因。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舌尖抵在口腔上方软腭部位,双手大拇指同时放在手心无名指指根部位,四指攥紧,握固大拇指,呈握拳状。盘坐,持握固双手放在膝上,微微提肛,养气3分钟。吸气,然后憋气,体会气从会阴穴上移至神阙穴(肚脐处),自觉神阙穴发热之后,用鼻子呼气,将气徐徐呼出,反复做21次。再用握固双手的拳眼(虎口面),从上向下摩擦两侧肾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以轻微发热为度,再收手握固,恢复自然状态。握固法可以随时练习,在早晨做效果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