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患者来看诊,表示“我感觉地磁暴不仅影响我的睡眠,还影响我的情绪,这几天感觉很暴躁。”其实,气象学家指出,它其实是地球磁场对太阳物质的一种“免疫反应”,对人体的影响并不大,而对我们影响的可能是因为进入了春季情绪“敏感期”,春天是一年当中气温、气压、气流、湿度等变化无常的季节,半数以上的人群在春天会出现种种不适症状,如失眠、疲倦、健忘、情绪低落、好冲动、工作效率降低、睡眠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心理精神方面的疾病在这个季节很容易被诱发或加重。
春季情绪“敏感期”哪些症状需要注意呢?应该如何调节呢?
哪些症状需要注意?
睡眠问题
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浅、多梦,睡眠质量不高,醒后仍有困倦感等;睡眠问题往往是心理疾病发作的先兆表现。
情绪问题
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提不起精神;过分自责、自卑,有内疚感和无望感;烦躁不安、心神不宁、紧张担心,爱发脾气,一点小事就动怒。
原因不明的躯体不适
心慌、胸闷、头晕、头痛、食欲不振、胃肠道不适、身体疼痛等,并经专科医生排除器质性病变。
春季情绪“敏感期”,传统智慧有妙招!
当情绪变得敏感、变得焦虑要如何应对?
1.顺应自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地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充分说明了人顺应自然的重要性,顺应自然,起居有度,中医讲求“天人合一”,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气候变化、昼夜更替、环境变迁等,都会影响人体健康;在生活中,要做好起居饮食,以保“真气从之”,以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目的。
2.适度运动
《黄帝内经》中《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一论述全面阐述了养生之道的基本内容,其特色在于主张整体养生。运动有利于改善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从每周锻炼3次开始,从每次锻炼半小时开始,从基本的快走或者慢跑开始,一点点的提升,一点点的增加运动量。
3.稳定情绪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是指神静,不妄思,也要防止用神太过。情绪乃一身之主,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遇事即发,七情失调,心神则失去平和,过喜则伤心,过怒则伤肝,过忧则伤肺,过思则伤脾,过恐则伤肾;一个人如果终日思前想后、欲望不止,难免会百病丛生,说不良情绪是疾病的催化剂一点也不会过分。
4.开四关,调气血
《针灸大成》:“四关四穴,即两合谷,两太冲穴是也。”有时候通过调整心态不好使,那一定要试试「开四关」,这真的是疏通气血、舒畅情绪的好方法。四关,是医家非常推崇的治疗穴位,在临床上急躁易怒、心情抑郁、失眠、乳腺疾病、高血压、各种痛症,效果都很显著,几乎可以治疗多数气机不畅之病。
5.饮食养心中医养生学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而养肝护肝要从饮食、起居、锻炼和情志四方面入手。春季饮食要根据个人体质进行选择,普通健康人群不主张大量的进补。身体特别虚弱的人可以适量食用海参、冬虫夏草等补品。对于健康人群而言,春季饮食要注意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春季尤其要注意饮食规律,多喝水非常重要,多吃蔬菜水果,吃干净、清淡的食物;同时,因为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因此要特别注重养阴,可以多选用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食物。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因此,春季养肝得法,将带来整年的健康安寿。
怎么样?你学会了吗?其实,春天容易出现的生理、心理反应是正常现象,只要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愉悦的心情,懂得调节、适当宣泄,就能够平稳度过。放下一些不必要的烦恼,不要过高要求自己,健康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北京中西医结合肾脏疑难病会诊中心成立于2017年8月8日,隶属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接受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的业务指导,利用北京优质丰富的专家资源,以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的专家为主体,联合国内外肾病科和其它多学科的专家建立了庞大的会诊专家库,通过中医和西医的临床协作、肾病科和其它学科的联合以及相互支持的学术交流,旨在为患者提供精准的诊断和优化的治疗,使患者在极短的时间获得非常大的收益,同时提升区域中西医结合诊治肾脏病的能力和水平。从会诊中心成立以来,已为很多肾脏疑难病患者组织了多次会诊活动,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获得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北京中西医结合肾脏疑难病会诊中心今后将依靠自身独特的“专家优势”,充分发挥会诊中心专家的专业能力,开展多种多样的多学科会诊活动,为促进肾脏病学科发展,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