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额头滚烫、小脸通红时,家长的心往往也跟着揪紧。发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症状,多数情况下是身体对抗感染的正常反应,但突如其来的高热仍可能让家长手足无措。掌握科学的紧急处理方法,既能缓解孩子的不适,也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这边就请到北京市隆福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李爱科医生为大家科普小儿突然发热家长如何有效进行处理。
李爱科医生怎么样?治疗小儿发热效果怎么样?
李爱科医生,北京市隆福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中医儿科的奠基人刘弼臣教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余年。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心身健康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南丁格尔分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呼吸学组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抗衰老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儿保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秘书长/常务委员、北京市朝阳区预防医学会儿童身高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在核心期刊发表临床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出版书籍20部。
李爱科医生治疗小儿发热效果好不好?
李爱科医生善于小儿发热、腺样体增生、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咳嗽、湿疹、心肌受损、注意力缺陷综合征等疾病;以及儿童身高、视力等生长发育方面的干预治疗。
李爱科医生表示如果孩子突然出现发热的情况,作为家长来说首先不要慌张,要了解孩子的发热程度,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降温。具体情况可以按照以下几点进行紧急处理:
一、先学会正确判断发热
首先要明确:儿童正常腋下体温为36℃-37.2℃,超过37.3℃可视为发热。测量体温时,建议使用电子体温计,相比水银体温计更安全。测量前避免孩子剧烈活动、进食或包裹过厚,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体温暂时升高,影响判断。
按体温高低可分为:
低热:37.3℃-38℃
中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超过41℃
需要注意的是,体温数值并非判断标准,孩子的精神状态更重要。有些孩子低热时精神萎靡,而有的孩子高热时仍活泼好动,后者往往提示病情相对平稳。
二、紧急处理:退热的核心原则
(1)物理降温:适用于低热或配合药物使用
减少衣物:不要给发热的孩子裹太厚的被子或穿太多衣服,保持室内通风(室温24℃-26℃为宜),让热量自然散发。
温水擦拭:用32℃-34℃的温水浸湿毛巾,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10-15分钟,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酒精中毒。补充水分:鼓励孩子多喝温开水、淡果汁或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同时促进排汗散热。
(2)药物退热:高热时及时使用
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或因发热导致明显不适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目前儿童常用的安全退热药有两种:
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2个月以上的孩子,每次剂量根据体重计算(一般10-15mg/kg),每4-6小时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孩子,每次剂量为5-10mg/kg,每6-8小时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用药时需注意:不要交替使用两种退热药,以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避免给孩子服用成人退热药,剂量难以把控易导致肝肾损伤。
三、这些情况必须立即就医
发热只是一种症状,背后的病因才是关键。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送往医院:
年龄不足3个月,体温超过38℃;
高热持续超过3天,或反复发热超过5天;
发热时出现抽搐、意识模糊、精神极度萎靡;
伴随呼吸困难、剧烈呕吐、腹泻严重(有脱水迹象,如口唇干燥、尿量明显减少);
出现皮疹、关节痛、颈部僵硬等异常症状;
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癫痫、免疫缺陷等)的孩子发热。
孩子发热时,家长的冷静和科学应对至关重要。记住: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正确使用退热方法,及时识别危险信号,就能在这场“发热之战”中做到心中有数,守护好孩子的健康。以上是对“北京哪位医生治疗小儿发热效果比较好?李爱科医生医术好不好?”的介绍。如果您出现了相关症状,请及时到医院或门诊进行检查和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