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哪家医院可以看儿童多动症?
总是怀疑孩子是不是多动症?其实真正的多动症是这样的…
前不久,有一位妈妈留言说“娃为什么会调皮捣蛋?”,引得许多妈妈纷纷前来留言,问自己家的娃“白天不停的捣乱,叫喊,是多动症吗?”、“一分钟不能安静的坐着,手总是不停的抠啊抠,是多动症吗?”。
家里面有一个一刻都不能停的娃,父母不单管得身体累,更是操心,这样动来动去,不能专心,以后上学怎么办,成绩怎么能跟得上?
既然是大家都很关心孩子多动症相关知识,那就好好和大家讲讲一下。
家长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并不低,它也确实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障碍疾病之一,但生活中这个词很多时候是被滥用了。
为啥这么说呢?给大家讲个搞笑的事情就明白了:
曾经有调查显示,在被为多动症的儿童中,出生的娃比出生的娃的发病率高出60%。
为什么会这样呢?理由很简单,1日是开学第1天,后出生的娃只能等明年上学,就成了班里年龄较大的孩子,才能乖巧地去上学;而出生的娃是班里小的,学习跟不上,玩不起,当然容易被老师和家长们认为是“多动症”。
这就是说,许多被误诊为“多动症”的孩子,其实只是因为年龄太小!在USA,每年大约有1百万儿童被误诊为多动症。
也有一些父母,内心不能接受孩子成绩不如别人的孩子,把锅甩给了“多动症”。还有一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患了“多动症”其实并不担心,只是想表现出自己的娃有多活泼罢了。但是如此随便给娃贴上疾病标签,对宝宝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
因此,“多动症”≠“多动症”,大家在使用“多动症”这个词时,一定要谨慎。
但是有几点可以确定,多动症大的特征是: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不同年龄的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不同,可以参照自己娃的年龄来估计。
因此,如果宝宝还小,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是很正常的哦。多动症儿童需要满足的条件如下:
注意力不集中:
在学习中不注意细节,常常粗心出错;
无论做什么都比其他孩子更难集中注意力;
因为不愿倾听,即使没有干扰,也无法倾听他人;
不能完成简单的指令,比如让他去鞋架拿一双拖鞋来,而他一迈步就忘了要做什么;
玩具、收拾房间等有条不紊的任务很难完成;
经常逃避,不愿做那些需要精力的工作,如写作业,做家务等等;
常丢东西,如玩具,橡胶,课本等;
易受外界刺激干扰而心烦意乱;
常常忘记事情,比如和小朋友约好要见面,答应帮忙拿东西却忘记等等。
多动/冲动:
常常不停地移动,在座位上来回扭动;
课堂上将会擅自离开座位;
当需要安静的时候,要过分地四处奔跑,上下攀爬;
不能参与安静活动,如听故事,读绘本,搭积木等;
比起别的孩子来说,他更“精力充沛”,就像有个马达,时刻不停地转动;
话多得不正常;
常插嘴,不能等别人说完就抢先说话;
无法耐心排队;
可能会突然打断其他小伙伴的活动,例如当其他人在做游戏时突然过去打断,或突然拿走正在玩的玩具。
仅有这两个条件是不够的,在多动症时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症状出现于12岁之前,达到了与发育水平不相称的程度,症状至少持续6个月;
病症的发生不分场合,无论是在学校、在家还是在户外玩耍,都
表现为多动症或注意力不集中;
病症严重影响学习和社交;
不包括其它疾病。
看到这些,每个人都应该心中多少有点底。
3岁的宝宝如果只是在读书的时候不注意,玩游戏15分钟后就能集中注意力,这不是多动症;或者在学校活动频繁,在家变得乖巧,这也不是多动症;或者由于环境影响,如突然搬家,父母争吵等,宝宝处于一种焦虑、紧张的状态,吃饭时动起来,也不是多动症。
假如以上几种情况都符合,高度怀疑娃确实患有多动症,那就应该及时找一位、有经验的心理医生或发育行为科医生,帮助宝宝明确。如为ADHD,则需要根据医生指导,选择行为方法和/或药物治疗。
说了这么多,饼妈无非是想和大家强调一下:多动=多动。那么,假如婴儿并非多动症,而是有活动能力的话怎么办?
1.让宝宝多做消耗精力的户外活动
先说明一下,孩子活泼好动是很正常的事,如果宝宝精力太旺盛,就让他多做一些消耗体力的户外活动,比如爬山,骑车,打球等等。
2、弄清宝宝真正的喜好
假如婴儿在做事情的时候注意力不够集中,首先要弄清楚他到底是注意力不足,还是仅仅对现在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多找找宝宝的喜好。例如,你给孩子朗诵诗歌时,他没有什么兴趣,也不想听,但是也许你可以陪他玩积木,玩一个下午!
3.放下手机,高质量的陪伴
前面说过,陪娃的时候,父母的注意力会影响宝宝的注意力,所以在陪娃的时候,父母自己也要放下手机,专心陪娃哦。当婴儿独自玩耍时,也不要一次喂水,一次问问题就打断他,那样反而会破坏婴儿的注意力。
此外,陪娃做安静活动时,还可以放些舒缓、安静的音乐,帮助宝宝放松哦。
糕妈还是要再和大家强调一下,多动=多动,我们不能以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小孩。要宽容地对待孩子,给孩子一些时间,给孩子一些耐心,等他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