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是治疗乙肝的关键,在这条充满荆棘的征途上,乙肝需要经历各种考验和磨难。但是在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误区和问题。乙肝将抗病毒治疗种常见的问题记录下来,可以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治果。
抗病毒治疗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单纯追求保肝而不抗病毒治疗:许多乙肝只关心转氨酶是否降下来,并没在意体内病毒是否活跃。而乙肝病毒又是导致肝脏恶化的主要原因,将来发生肝硬化、肝癌机率升高很多。若是正处在抗病毒时期,就要积极抗病毒治疗,转氨酶正常不代表乙肝病情康复。
只有大三阳才需要抗病毒治疗,小三阳不需要:是否抗病毒治疗并非根据大三阳或者小三阳判断,而是真实反映体内病毒情况的是病毒DNA、肝功能、肝脏B超等。从2019年版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提到,抗病毒治疗适应症包括三种,病毒量大于10*5,e抗原阳性;病毒量大于10*4,e抗原阴性;慢性肝炎,转氨酶超出上限值两倍或以上,均应考虑抗病毒。
E抗原转阴:抗病毒停药后,乙肝病毒受到持续抑制是治疗目标。但是,e抗原转阴并不代表抗病毒见效,而且单独用转氨酶下降,病毒DNA转阴、e抗原转阴都不严谨,重申那句话,治疗目标是抗病毒停药后,乙肝病毒受到持续抑制。
抗病毒药需要终身服药:抗病毒治疗有停药标准,当达到了停药标准后,医生会建议安全停药,并定期复查。所以,抗病毒治疗并非终身服药。
长期服用抗病毒会产生耐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产生耐药性,但并非所有的服用抗病毒药物就一定会产生耐药性。而且是否产生耐药性,也要根据的情况来综合判断。建议在抗病毒治疗的初期,尽量选择一些安全性较高、副作用小的药物,并定期复查,防止耐药性的情况发生。
总而言之,乙肝一定要遵照医生的要求,定时定量服用抗病毒药物,避免错服和漏服药物,同时要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了解自身病情的情况,也有利于早日发现和实现停药,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