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中的植物提取物多数为真实添加,但功效浓度与实际效果需结合成分表及品牌工艺综合判断。植物提取物的真实性主要取决于提取工艺、活性成分保留度、配方协同性、品牌透明度、第三方认证五个维度。
冷压萃取、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等技术能最大限度保留植物活性成分,如积雪草苷、绿茶多酚等。部分廉价品牌可能采用高温蒸馏或化学溶剂提取,导致有效成分降解,仅保留象征性添加。
真正有效的植物提取物需标注浓度阈值,如1%烟酰胺溶液或0.5%白藜芦醇复合物。若成分表仅模糊标注"某某植物提取物"且排名靠后低于防腐剂位置,实际活性物质含量可能微乎其微。
单一植物成分难以发挥理想功效,优质产品会搭配促渗剂如卵磷脂和稳定剂如维生素E。虚假宣传常见于将普通保湿剂甘油宣传为"植物精粹",或把化学合成成分包装成天然提取物。
正规品牌会公布原料供应商信息如DSM的维生素C、Sederma的活性肽,并提供体外实验或临床测试数据。三无产品常滥用"有机认证""纯植物"等模糊概念,却无法提供成分溯源。
ECOCERT有机认证、USDA有机标志等权威背书可验证植物成分真实性。需警惕自制实验室报告或付费认证,真正通过ISO22716化妆品GMP认证的工厂更值得信赖。
建议消费者通过国家药监局备案系统查询产品全成分表,重点关注植物提取物的排序位置及具体学名如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而非笼统的"甘草精华"。搭配使用含神经酰胺的屏障修护产品可降低植物成分过敏风险,敏感肌建议先进行耳后测试。植物成分并非浓度越高越好,积雪草提取物超过3%反而可能刺激皮肤,合理搭配维生素B5等舒缓成分更能发挥协同效应。日常储存时应避光密封,防止多酚类等活性成分氧化失效。
2022-03-24
2022-03-24
2022-03-24
2022-03-24
2022-03-24
2022-03-24
2022-03-24
2022-03-24
2022-03-24
202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