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查出非萎缩性胃炎中度后,都会心生忧虑,担心病情严重。从中医角度来看,非萎缩性胃炎中度并非“洪水猛兽”,但也不可轻视,需要正确认识与积极应对。
在中医理论中,非萎缩性胃炎中度意味着脾胃气机的失调已发展到一定程度。脾胃如同人体的“后天之本”,承担着消化食物、运化水谷精微的重任。当病情处于中度时,就像一台精密机器出现了明显卡顿,脾升清、胃降浊的功能受到较大影响。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情志不畅等因素,都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胃气壅滞、肝气犯胃,进而出现胃脘部胀满疼痛、嗳气频繁、食欲不振等较为明显的症状。
不过,非萎缩性胃炎中度并不等同于病情无法控制。中医强调“治未病”,只要及时干预、科学调理,是可以改善症状、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的。从饮食上,要格外注意“脾胃喜温恶寒”的特性,减少食用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多选择小米粥、山药、茯苓等健脾和胃的食材,以温和的方式滋养脾胃。情绪方面,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使肝气郁结,加重脾胃失调,因此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听舒缓音乐、散步等方式调节情绪。
中医调理手段丰富多样,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体质,运用中药汤剂来调和脾胃、疏肝理气;借助针灸刺激中脘、足三里等穴位,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采用艾灸温暖脾胃,驱散寒邪。只要坚持合理调养,非萎缩性胃炎中度患者同样能逐渐恢复脾胃健康状态。
南京太乙堂梁世界院长师承中华医林杰出人物、《伤寒论新解》开创者吕长善,吕氏中医学术传承人,具有多年中医临床实践经验。在“江苏中医”、“世.界卫生”、“河北中医”、“重庆实用中医药杂志”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过论文多篇,其中“升降散临床应用举偶”一文获得全.国论文一等奖!连续三年被“中国医师杂志”评为杰出中医师。治病注重整体观念,参合地域人群体质成因,强调辨证施治,凭着对药物的深入理解和多年丰富临床经验积累,在治疗肿瘤等各种疑难病领域均有较好的疗效建树。